Categories
Uncategorized

受苦,偉大

四月,受苦節和復活節在即,我不期然更多想起耶穌。受死和復活固然被認為是耶穌一生故事的高潮,也有些人主張,說耶穌從無限進入有限,也算一個高潮。我不太認同這類說法,因為在這個受時空限制的生命裡,肉身所遭的困難也絕不好受。

一個原本超越了時空的存在,竟然成為木匠兒子,由母胎到世間呼吸第一口空氣、哭泣、進食、嘔吐、患病;感受愛、害怕、疲憊、失落;成長,同時意味受傷,木匠被木材割破皮膚,應是常有之事吧?而他最後也在木頭上結束生命。生命如此終結,即使信徒與否,耶穌的偉大也得到肯定。不信者說這種行為不合邏輯,但「為人類而死」的情操,從來沒有引來太多反對。

想到這裡,入世、受苦、偉大、復活,在我的心裡交織——

「你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,他本有神的形象、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,反倒虛己、取了奴僕的形像、成為人的樣式,既有人的樣子、就自己卑微、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、且死在十字架上。所以,神將他升為至高、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。」(腓立比書二5)

這幾乎可以成為耶穌故事的大綱,也應是每一個基督徒生命的綱領,甚至是現代見證的劇本。然而,今日我們還有這份偉大嗎?這份信與不信者都認同的偉大、對人類整體命運的關注、認真逼視每個苦難生命的心懷,這種情操,我們有嗎?

「我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」在受難節重提,尤其意味深遠。「父啊,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行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二十三34)這句話,顯示了對於人心靈世界的理解,還有對人的憐憫。其實,即使最終目標是釘十架,耶穌仍然可以反唇相譏、責罵和教訓在場的人。但是他默默背起十架、背起人所有的罪和惡意,更用慈悲回應。今天我們能夠理解這個世代裡、人類的心靈困境嗎?又能夠擔起觸摸和解救這種困境的任務嗎?今天有朋友說,一日內就有幾個人終結了自己的生命——痛苦難當的世代,人類將要怎樣?

我們傳福音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?我的答案:是,也不是。

至今,我仍然認為這是對於信仰實踐和福音想像的問題。如果我們只單純以為「上天堂」就可以解決問題,或者是對的,死了,還能有甚麼問題?但那就變相鼓勵人決志,然後自殺。我相信福音是神的大能,大的程度,應該不只得「上天堂」,連現實生活裡每個角落的問題,都有能力解答。或者是時候問問,我們心裡對於福音的理解,偉大得可以包容和面對這個世代的問題嗎?又或者,先要思考,這個世代正面對甚麼問題?

消費主義,這是我念茲在茲的問題。這個年頭,連基督教也被這種思考模式入侵,任何人或多或少,在身上也能找到它的痕跡。福音對這個問題怎樣說?其中包含太多議論,不是一句「不消費」就可以解決;甚至,當我們自以為抗拒這個洪流時,亦早已身陷其中。只要細看一些教會內的面貌就可想而知:

大型佈道會、敬拜會,辦得像每年一度的音樂盛會
只看見證,不理神學思辯
機構募集款項還得透過賣物
教會竟設有咖啡角,讓認為訊息苦悶的信徒留下
只用鈔票來支持教會的信徒
膚淺得令人發慌的牧者Talk Show
有團體推出以信仰字句包裝的美容服務

是時候想想教會、福音和世界的關係了吧。世界在說「追求個人快樂」,我們就說「上帝令你喜樂」,以此作為招徠。耶穌在福音書沒有笑容,他是形容枯槁的(登山變像是例外吧),吃盡苦頭,亦呼召信徒學效他。但是今天我們只能夠用時尚、快樂(喜樂)吸引人;耶穌那受苦與榮耀連結的偉大,真的在我們每天中反映、在三福四律五色珠反映、在街頭佈道反映嗎?我們怎能不檢視我們所傳的內容,是否在助長消費風潮?

或者我們未必認同這件事很嚴重,但是事實卻證明了:廣告、大財團、生產商利用各種聲音、影像、明星蠱惑我們:生活不完美,但只要你擁有某事某物就能夠滿足。類似思考正涉及了我們的世界觀、自我價值、人生旅程選取、生活模式、待人處世的方向——即信仰。我們不是常去食自助餐嗎,為甚麼食呢?我們不是常買相機、科技產品嗎,為甚麼買呢?我們不是常去旅行嗎,為甚麼去呢?我們對於福音的理解,能夠讓我們好好檢視心靈裡、對這些事情的理解,以致作出合乎上帝心意的選擇嗎?如果我們認同「福音是神的大能」,生活各個層面也應該是其可到之處,而非只有教會生活、禱告、短宣和街頭佈道。

在都市裡,不少牧者都說苦難離我們很遠,其實不然。這對於苦難的觀點太狹窄——或者我們肉體沒有受苦,心靈卻被役使;而如果要逃離消費文化牢籠,與世界的價值背道而馳,那又將是另一層苦楚。昔日信仰在生死之間角力,如今就在自我存在上展開追逐。如此看來,我們不必刻意尋求,仍受苦處處。朋友都叫你食自助餐,去嗎?身邊朋友都事業有成,我們還為信仰而窮困嗎?大家都去大型音樂佈道會,去嗎?違返世界的潮流,便可能承受極大的孤苦——基督信仰所提倡的生命價值,正與世界的價值相違,而我們實際上選擇那一邊呢?

或者我們能繼續「喜樂」、上教會、短宣,為決志得救的人數增加而高呼「阿們」。然而,其實數字的意義不大,即使所有人「信主」也改變不了世界,我們仍然會身處一片、充滿以十字架和天使翼為掛飾的焦土。唯有當「信主」代表實踐基督信仰價值時,數字才會產生意義。新約裡,記載數千人信主的情況,不是告訴讀者很多人信主,而是上帝的國度、遵行上帝教導的群體擴展了。教會內對於個人喜樂的追求與傳講,真是上帝國度的展現嗎?我一直對此心存質疑。

我們能夠想像世界改變,變得被福音充滿,人類整體問題可以得到圓滿解決的狀況嗎?那裡不一定,甚或不是天堂,馬太福音六章中說「願你的國降臨,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」耶穌親自教導門徒,不是叫他們渴求上天堂,而是在地上展現上帝的旨意——接受上帝統治的國度的特徵。

如此想像,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以整個人生,對世界的價值展開反抗,摸索出一個信仰、上帝指示的人生。或者唯有這樣,我們才算真真正正尊敬上帝這位「主人」,在他的家裡,按祂的價值觀過活,而不是把祂看成黃大仙之屬,把祂的話語看成籤文。

可是,這樣的人生必定痛苦,因為與自己心裡、身邊的既有文化脫離。正因如此,我們才需要基督賜下的安慰、喜樂和憐憫,正反並存,不偏一方;亦正因如此,基督徒是肢體、是家人——我們在主裡領受基督的使命、基督的身體與血、基督的苦楚——我們彼此聯合;和基督榮辱與共、憂戚與共、甘苦與共。

受苦節、復活節每年一次,轉眼過去,又復歸來,我自省有沒有把這種「受苦」帶進生活,抑或仍然貪圖逸樂?而且,不單要受苦,還要偉大。馬太福音十一章末「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」,正好是今天我們對於生活苦楚的審視。我們是因為追隨社會的消費價值而苦,抑或為基督受苦?耶穌的軛、耶穌的樣式——「成為人的樣式,既有人的樣子、就自己卑微、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、且死在十字架上。」順服、為上帝、為人類奉獻生命的熱情,最終可能演化成悲劇;但唯有這樣,有限的生命才能夠展現價值。「要偉大」這樣的想法曾經在我們心靈閃現嗎?我們永不可能與基督同列,但至少應該在心懷上追趕那個高度吧。

於二零一四年四月十日

Leave a comment